11月6日

“《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11月6日。1831年的今天,《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去世;1893年的这一天,伟大的柴可夫斯基去世;1936年的这一天,马德里保卫战爆发。今天是我的好兄弟郑钧的生日,郑钧长得很帅,看着很年轻,但其实他比我还大两岁,郑钧大哥生日快乐!”

先来讲讲伟大的柴可夫斯基,1893年的今天,伟大的柴可夫斯基去世。柴可夫斯基在我以及千千万万热爱音乐的人心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音乐虽然分成很多流派,但是其最终极的东西我觉得是共通的,可能你喜欢巴赫、他喜欢贝多芬,但是音乐有一种基础的美是相通的。这种美我觉得是能深入人的血液当中的,它不需要你有什么音乐的修养,不需要你听得懂和声、复调,也不需要你有文化,甚至文盲都没关系,你只是觉得它美,这种美就是音乐最本质的美。我觉得能达到这个境界的音乐家都是通灵的,这种音乐不是靠教能写出来的,而是上帝把着你的手写出来的。这样的音乐家不多,在我心中排前两名的就是柴可夫斯基和肖邦,他们两位的音乐就是上帝把着手写出来的。

柴可夫斯基和肖邦的音乐都拥有那种特别原始的美,这种美我觉得主要是来自他们的民族,因为西欧的作曲家和东欧还不一样。东欧民族由于长期地处欧亚交界,处在各种战争的前线,一会儿被灭国,一会儿被外族入侵,所以东欧民族一直都是悲怆的民族,有那种强烈的悲怆感,他们有各种小调和忧伤的旋律,这是西欧民族所没有的。我喜欢的这两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和肖邦都是东欧民族的,柴可夫斯基是俄国人,肖邦是波兰人,当然在肖邦那个时代,波兰其实是被灭国的,被俄国占领。很多乐迷朋友都喜欢东欧流派的音乐,德国的音乐总会让人觉得有点儿太庄严,有那种距离很遥远的感觉,但是柴可夫斯基、肖邦的音乐会让你觉得这样的音符就在你心中。

柴可夫斯基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音乐家,但是他的人生却极为不幸。柴可夫斯基是一个同性恋者,他最大的不幸就是生活在那样一个沙俄时代。在那个时代,同性恋恨不得要被绞死,所以很多同性恋者就会选择隐藏自己的身份。这种隐藏让柴可夫斯基异常痛苦,假如说一个小公务员或许还能去隐藏,作为一个艺术家就很难再去藏了。这个传统、保守的社会告诉你,你必须要结婚,你必须得娶个老婆,然后传宗接代,等等。柴可夫斯基算是贵族家庭出身,当然也只是个没什么钱的所谓贵族,他爸爸当过工程师、大学校长,退休以后生活很落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柴可夫斯基被迫结了婚,但是结婚以后他非常痛苦,蜜月还没度完就去跳河自杀。结果跳下去以后,柴可夫斯基觉得这河水实在是太凉了,就又自己爬了上来。但他得了重感冒,一病不起,不想回家,最后只能躺在旅馆里由朋友们照顾着。大家看他这么痛苦就劝他说,你要么离婚,要么终生别去见你老婆。

柴可夫斯基这一生确实很悲惨,他和自己的老婆在一起的时间一共也没有一个月,之后终生也没有再见,但是他还必须得养着人家。柴可夫斯基的老婆以前曾经是他的学生,她主动追求自己的老师。这有点儿像许广平和当年鲁迅先生之间的关系,许广平也曾是鲁迅先生的学生,也是主动追求自己的老师,而且许广平的追求更大胆,她当时把情书都登在了报纸上,公开追求有老婆的鲁迅先生。柴可夫斯基当时是莫斯科音乐学院的老师,他的这位学生给他写了无数封情书,最后一直到那位女生威胁柴可夫斯基,说如果你再不娶我,我就自杀。后来柴可夫斯基一想,反正也得向世俗低头,那就结婚吧。结果没想到他结婚以后居然感到那么痛苦,最后在一起也就共度了一个蜜月,两人就终生未再相见。

后来柴可夫斯基也终生未再娶,但他后来遇到了一个铁路大亨的遗孀,一直在背后资助柴可夫斯基。这位女士在她老公去世以后,继承了一笔巨额遗产。在和柴可夫斯基十余年的相处中,她给了柴可夫斯基巨额的资助。当时她每年拿出六千卢布来资助柴可夫斯基,六千卢布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那时候两卢布就能买很多东西。年轻的时候这位贵妇人也算得上文艺女青年,但看她的照片,其实她的长相远远不如柴可夫斯基的原配好看。她要求一生不和柴可夫斯基见面,两人只靠书信往来,相互写了有一千两百多封信。有两次柴可夫斯基和她曾经出现在同一场合中,两人已经碰面了,但都没说话。当然这位女士也知道柴可夫斯基是同性恋,所以她就是要从精神上做柴可夫斯基的心灵伴侣,做他的红颜知己。有了这位贵妇人的资助,柴可夫斯基离开了莫斯科音乐学院,专心在家搞创作。在这个阶段他也创出了自己最伟大的作品,包括《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等。那时候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已经蜚声世界,但是当时音乐家没有版税,也没有磁带、CD等,所以他也赚不了多少钱。最后柴可夫斯基决定走上舞台,开始指挥乐队演奏。后来他还曾到美国,到世界各地去指挥,都深受欢迎。

在他指挥的《第六交响曲》首演后没几天,柴可夫斯基就去世了。他的死因到现在也是一个谜,当时为了保护柴可夫斯基的声誉,有人说他是得霍乱死的,因为那时候因霍乱死亡的人数非常多,但他究竟是否死于霍乱,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我认为他不是得霍乱死的,因为在去世之前他还亲自指挥了自己创作的《第六交响曲》的首演。有一种说法是他长期以来精神压力太大,后来精神崩溃,服砒霜自尽的。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因为他是同性恋,不为政府所容,后来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沙俄政府觉得这对沙俄的影响不好,于是就逼迫他服砒霜自尽。但他究竟是什么原因去世的,至今仍是个谜。

在苏联时期,柴可夫斯基被看作苏联的国宝,为了保护他的名誉,把柴可夫斯基大量的档案、手稿、书信全都销毁了,因为那个时期大家还觉得同性恋是不可接受的事情,伟大的柴可夫斯基怎么能是同性恋?但是不管怎么样,柴可夫斯基的去世很可惜,他五十出头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否则他一定会留给我们更多伟大的作品。

世界兵学巨著《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于1831年的今天去世。1831年,拿破仑战争已经结束了十六年,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分析的基本上都是拿破仑战争时代的东西。我是个军事迷,关于《孙子兵法》和《战争论》的区别,我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我认为《孙子兵法》写的是“战争之道”,而《战争论》写的是“战争之术”。其实我这么说大家已经明白二者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二者的区别是“道”与“术”的区别。相比之下,《孙子兵法》更宏大,视角更开阔,而《战争论》只是“战争之术”。

1936年的这一天,西班牙内战中的马德里保卫战爆发。我在马德里曾经采访过一位一百零二岁的共产党员老兵,他当年参加过马德里保卫战,在接受我采访时他高唱《国际歌》,还举起右拳宣誓,非常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