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有情劫 第七十二章 若夫天地为炉 万物为铜 是谁无情哉?

菩萨低垂慧眼,圆满如月,静静趺坐在地藏金色的巨眼瞳人中,常处一切生死苦乐之间。

如一光子,于一刹那,同时穿过两道狭长的罅隙,无先后,无断分,菩萨之身亦如是,同住兜率内院与九重幽都之下,非一非二,不可思议,不可言说。

诸般怨念、憎恶、仇恨、贪婪、悲哀、痛苦、执着、爱恋、向往、慕想、愉悦、喜乐、罪孽……,这世间一切有情众生轮回之际的种种业力纠结在一起,仿佛道道浅灰色的泉流,又像苍白色的火焰,打着旋儿,自菩萨周身毛孔中滚滚冲刷而入,菩萨柔弱的身躯即时化作森然而嶙峋的白骨,次一刹那,灰白色的业力倒流而出,菩萨的身躯又变作初生婴儿般细嫩,次一刹那,菩萨已然垂垂老去,病骨支离,在漫漫业火的侵蚀中,复又化为森森白骨,崩坏如沙尘,……如是种种诸苦,尽集于身,往复无休,永无底止,菩萨眉宇间的微笑却不见有须臾减退。

悟空立在云端,看着四角青莲座上的玄奘,不自禁地热泪滂沱,叉手合掌,恭敬皈依。

“悟空,为何我看见,仍然有点点的尘埃结垢在你的灵台?”柔和的声音仿佛清澈的水流。

“告玄奘师父,我于往昔,犹有恨意未去。”

“如我所知者,不应有恨,唯当有情。”玄奘温和微笑,抬起不停变幻的,可怖的手掌,轻轻覆上悟空的头顶。

彻然的宁静与安详自掌心流出,一直流入悟空的心灵深处,自顶自踵,无一不到。

悟空身躯微微颤抖,徐徐拜倒:“是,悟空知道了。”

立起身来,又向玄奘一礼,一步一步,慢慢离去。

四角座头,慈悲喜舍四色青莲华散漫垂落,纷飞如岚,玄奘手把龙华树蔓,色身坏变,与阎浮提世界一切有情同诸衰恼哀乐生死,安忍不动,譬如大地,有纯金色的熔液,仿佛悲伤的泪水,从地藏金色的瞳人深处缓缓滴落,流入下方,在无边无际的黑水上蔓延开去,黑水之上,仿佛燃起了蒙蒙的淡金色光焰,漂浮在幽冥世界。

*****

天垂一线,滚滚云气如亿万万巨龙齐声咆哮,自虚空深处急速推涌而出,云端之上,神人真容正大,气象俨然,如铜浇铁铸,上有四面,以向四方,面目神情各各不同,威光赫奕,高临三界之上,足踏浩荡神光,腾腾向前。

曼陀罗大殿之前,最上法皇清净自然觉皇如来高坐莲台,手拈宝珠,对众含笑,忽然抬头,正见神人一体四面,或颊有龙鳞,额间生角;或牛头两角,面目慈悲;或眉如飞凤,黑须飘洒;或面如少年,长发如墨,神光跳荡,纵跃前来。神人身后,又有一白衣女子相随而来,云鬓花颜,难掩风霜之色,正是女娇。

法皇见了,脸色一变,将手中宝珠望空抛出,化为重重纯青色琉璃宝网,映照无尽,将一切景象尽数包罗在内,法皇于莲台之上,微一耸身,入于宝罗网内,天后、帝鸿、陆压鱼贯而进,宝珠光网交相层叠,四人与四面神人俱消失在光罗宝网之中,太乙天尊等八位玉虚上仙驻足空中,且观看不提。

“帝俊多年来独据天位,果然也有些长进,这份手段比昔日强了不少。”火云宫内,神农皇帝、轩辕皇帝俱威容凛然,早就一扫先前痴呆之态,目中神光炯炯,分坐伏羲皇帝左右,三位圣皇成品字形布列,额间各放一道光华,投向三人中央一团光影之上。

但见光影之中,四面神人身如铜铁,一举手、一投足,莫不蕴含粉碎虚空的莫大威能,法皇帝俊、天后羲和身影翩飞,与神人战在一处,隐隐相当,帝鸿仰天清啸,将周身骨节摇动,如闷雷一般,自足跟响起,一直响至泥丸宫,闷雷响动之处,八万四千毛孔尽皆开张,缕缕混沌元气如雾涌出,缭绕帝鸿周身,亦化为一名神人,体貌端严,须发如铁,遍体筋骨如铁,目中有无穷雷电,激荡如海。

此即帝俊、羲和集亿万尸神与奈落伽六部之魔躯血肉精元,生死交融,荡涤真火,与帝鸿身躯相合,成就亚盘古之身,亦号铁师元阳上帝,较之大尸盘古纯以尸神为体,铁师盘古却又更胜一筹,隐然已有盘古真身气象。

这铁师盘古作雷霆巨吼,赶将上前,与法皇、天后共战四面神人,陆压红袍飞动,独战女娇,只见那神人四面转动,少年面目煞气隐现,乃大禹文命之容,厉声叫道:“帝俊、羲和,汝二人千般诡计,诱我杀我,虽越千年,此恨正消?纳命来。”双臂纵横,犹如天柱,不可抵御。

火云宫内,伏羲皇帝拊掌大笑,眉目间不尽欢喜之色,额际神光炽烈,射入中央光影,圣皇喜笑道:“帝俊、羲和,汝二人今日拿乔作态,剃头易服,真羞杀人也!”只见光影中神人跃舞,文命之面转过,现一龙角人面,正是伏羲皇帝形容,这一张面目口唇开合,喜笑之声随之逸出:“帝俊、羲和,汝二人今日拿乔作态,剃头易服,真羞杀人也!”旋即转过,牛首人面乃神农皇帝,口中朗言:“帝俊、羲和,汝等惯施诡计,窃居神器,过得好自在么?吾来也。”神农之面一旋而后,轩辕皇帝之面转向前来,冷笑不已:“四海九州,莫非吾之苗裔,汝二人窃据天位,僭称天命,凌驾吾人骨血之上,好生无耻!”

原来当日承乾体内蚩尤魔神,被大势至菩萨一击陨落,承乾得女娲娘娘生生之力护佑,尽复禹王文命之身,娘娘却旋即将他送入火云宫中,乃不欲三界再起动乱之故。

文命虽有神通,究竟远不及三位圣皇,因此娘娘也不曾在他身上另加禁制,不道伏羲皇帝久困火云,历千万斯年,妙演先、后天正反八卦,道心玄微,不可思议,另出蹊径,于天机之道,几欲直追三教圣人,见文命入宫,宫外却有女娇守望相护,女娲娘娘游心入定,思入无量,文命、女娇二人心神遥遥相通,曲曲折折,如丝线一般细微,竟越过女娲娘娘所设封禁,连接一处,纠缠难分。

伏羲皇帝身虽受困,道心通明,见了此景,不禁摇头叹息:“我等当年却无知心之人,肯为我等用情如此,不然,火云虽深,怎困得我等之身?”皇帝感慨久之,心头灵光一闪,唤醒神农、轩辕两位圣皇,三位圣皇合玄虚不可思议之道力,借女娇与文命心神联接之微细通道,竟一举将文命送出宫外,重出世间。

于是三位圣皇各出神光,仗玄玄之妙,将一缕心神系缚,齐将无量神通投影于文命之身,乃成一体四面之神,来战帝俊、羲和,要一泄多年大恨。

是时文命怒吼,三位圣皇齐齐出言讥嘲帝俊、羲和二人:“汝二人真所谓墙头之草,随风东西,我等耻与尔等并列。”法皇、天后并不作答,只将一身法力催运至极致,与铁师盘古协力同心,要将文命之身先行击溃,则三皇神念自然消散,纵有无量神通,亦无能为矣。

然而三皇神通一齐投影于文命之身,虽不比真身亲临,一般也是惊天动地,法皇三人久战不下,四面之神体受战意催发,竟是越战越勇,法皇、天后二人不愧太初之灵,久为三界之主,手段多端,倒也尽可抵挡得住,不知铁师盘古身躯虽也神威无量,帝鸿法力却差了甚多,不堪驭使,百余会合之后,渐渐地手脚迟缓,斗战间险象环生,多次几乎为四面神体击中要害,法皇、天后只得分神照拂,三人渐被四面神体压制,步步后退。

火云宫内,神农、轩辕两位圣皇抖搂精神,破虚传法,伏羲皇帝笑逐颜开,拍手作歌:

“天地蘧庐,万物巴苴。东王公大笑投壶,射耀魄宝,缚巨灵胡。问圜在上,矩在下,何为乎?”

神农皇帝、轩辕皇帝朗然和之:

“与古为徒,惟道集虚。是先生太极之图,五德终始,三统乘除。一任人间,铜挝鼓,蜡传书。”

苍凉歌声之中,三位圣皇身形渐渐模糊,栩栩然如水中月影,朦胧淡薄,三位圣皇借文命之体,神念投影,与帝俊、羲和、盘古铁师大战,道道无俦神通激烈撞击,宇宙如鼎沸之状。在这股几有开天辟地之威的大法激荡触发之下,女娲娘娘当年在三位圣皇所施禁制渐渐松动,进而崩碎,再战得一个时辰,三位圣皇神念便将穿越心之通道,击破虚空,脱困而出。

四面神体神通催发,帝鸿一身法力已去其大半,铁师盘古喘如牛吼,行动越发缓慢,文命双臂纷飞,散为百千万亿条金黄斗气,如蚕茧一般层层缠上铁师盘古之身,将他与帝俊、羲和二人隔绝,到了此际,帝俊、羲和已隐约猜到其中关节,知久战于己不利,有心脱身暂避三皇锋芒,然后铁师盘古却已入了文命彀中,难以冲出;帝俊、羲和当年十子,如今唯帝鸿一人,怎肯就此舍弃,只得奋力来救,四面神体周身光气氤氲,神力益发强盛。

一壁厢女娇与陆压争战多时,斜眼看觑,见文命神体大占上风,渐将帝俊、天后、帝鸿三人压制,女娇精神百倍,神通陡涨数成,直逼得陆压只有招架之功,无有还手之力,一步步向帝俊、羲和身边退去,女娇岂肯让他一家四口联成一体,当下里振奋精神,九尾飘荡,双手开阖,使出开天剖玉术,一千七百年来,她身隐西方,融汇东西之道,这开天剖玉术不论变化或是威力,都非一千七百前可比。这一施展开来,百余道空间黑线飞空交织,齐向陆压道人切去。

陆压道人欲待躲闪时,四面去路俱已被黑线封死,乱纷纷黑线旋割而来,直切得满空金火沸腾,毛羽纷飘,百千万亿金乌嘎嘎悲鸣,自纵横交错的黑线间乱飞而出,须臾纷纷粉碎,化为一团团金灿灿的雾气,遮住了女娇视线,女娇九尾摆动,将眼前火云金雾一扫而尽,急举目看时,不由心中大急:“又上了这狗贼的恶当!”也不顾自己安危,和身直撞而上,身后九道白气一齐冲空怒扫,倒卷而下。

*****

太素天青灵宫,大殿空旷,女娲娘娘独坐云床,思入空玄之中,也不知过了多久,睁开眼来,忽然“噫”了一声,将腰身挺了一挺。

昔者旷劫之先,二仪未分,混沌玄黄,光景冥远,浩漫太虚,其中有精,弥纶无外,仿佛有象,湛湛空成,渐渐有情,有了意识。老子、元始、通天三教圣人游于空无之中,各以太玄、太始、太元一炁吹入其身,乃成胎光、爽灵、幽精三光,以为命魂,又取太初七灵为魄,贯入九窍,其精遂蘧然而兴,乃成盘古真人,三教圣人授以开天妙经三十六卷,盘古真人于一无所有之中,足踏玄黄自然光明道气,冲虚凝远,法则斯经,运行功用,以无上法力,作大虚空吼,搅动阿那毘罗大风,历七千余劫,所谓龙汉、赤明、上皇、开皇、延康,循环沿迭,浩浩茫茫,沦坏不知几千万度,方始开辟鸿蒙,分剖玄黄,成天立地,化造万物,散布星辰,二晖缠络,四大分崩,安立三界十方亿万世界,功莫大焉。

本来世间万象,莫不有回归混沌无序之态的趋势,此乃自然法则,最是无情,简直无可违抗。譬如盘古真人开天辟地,修道之人求长生久视,都是有情逆天之举,然而求一己之长存容易,欲三界之久持则难,所以开辟之初,天地每每沦坏,茫茫七千余大劫,不知沦坏几千万度,最后是盘古真人舍身散化,以为维系亿万虚空世界运转之力,重重天地方能历古长存,这才有了这种种天人化生,光怪陆离之大千宇宙。

是故六合之间,盘古真人功德至大,后世仙人有赞曰:

大道虽无心,可以有情求。

伫驾空洞中,回盼翳沧流。

净明三界外,萧萧玉京游。

自无玄挺运,谁能悟冥陬?

落落天汉澄,俯仰即虚柔。

七玄散幽夜,反胎顺沉浮。

冥期苟潜凝,阳九无虞忧。

亲此去来会,时复为淹留。

外身而身存,浮黎会良俦。

彼时盘古真人自散身躯,以为三千大千宇宙运转之源,三光七魄依旧分离逸出,帝俊、羲和,自盘古真人双目而出,故有兄妹之名,后乃结为夫妇;神农、轩辕,自盘古真人双手手心而出,有兄弟之名;地藏、烛龙,自盘古真人双足足心而出,有兄弟之名。

又,盘古真人昔者手出白光,开辟鸿蒙,散身之后,掌中白光与轩辕皇帝同从右手手心逸出,轩辕皇帝凝练白光,乃成一剑,以主神州气运,故此称为轩辕剑。

三光七灵次第飞逸,伏羲皇帝乃是从盘古真人眉间泥丸而出,太玄、太始、太元三光命魂交结,紧随其后,亦自泥丸宫同日而出,此即女娲娘娘之初身,故女娲娘娘与伏羲皇帝有兄妹之名,皆以三月十五为圣诞。

太初七灵,都有大神通,大法力,化为盘古七魄,开天辟地,盘古身殒,复为太初七神,各禀盘古真人之残存意识。其中烛龙神力虽广,灵识懵懂,地藏无意出世,其余五灵,都以为盘古精神自居,有开天辟地之大功,天地当由我掌,争斗不知数千万年,大千世界几乎崩溃,最后是帝俊、羲和,既是兄妹,又复结为夫妇,携手同心,终于高坐天位,掌握乾坤。

当太初五灵与鸿蒙诸神魔争天之际,天崩地裂,女娲娘娘禀三元道气,亲同开辟,潜心至道,补天造人,终于体察造化之玄机,成就太上无极之身、

只是娘娘虽然成就太上无极之身,与三教圣人相比,道心仍有一线之瑕,不为完美,那日见老子、接引、准提三圣弈于世界之根,玄之又玄,不可言说,后又与大势至菩萨神通直面一触,也是机缘已至,娘娘当下若有所悟,故将文命送入火云宫后,娘娘便入无际极深之大定,游乎万物之外,道心流转,渐臻无暇圆满之境。此刻方始出定,心头微动,便知端的,跳下云床,向前轻轻迈了一步,娘娘身形已在殿中消失。

*****

云气汗漫,其间忽有白光一线,细如发丝,高三丈有余,光端现出一物,有眉有翅,那物眼中又出两道白光,高高抛上天空,划了一道弧形,形如白虹,急坠而下,便向四面神体顶上反罩而落。

女娇和身急撞而来,周身现白气九道,其长数百千里,交错旋升而上,陆压隐身云气之间,手托大红葫芦,躬身下拜:“请宝贝转身。”急抬眼见女娇不顾生死,奋然倒撞而上。

陆压变了颜色,急收手时,那宝贝已然发动,纵是陆压自身,也已无力阻止,那宝贝在白光端上,如风轮一旋——

九道白气断为一十八截,淡金色的血雨飘洒满空,漫漫金光影里,女娇小小身影如落叶一般不住翻飞,帝俊、羲和携手并肩,踏上一步,四臂分阴阳左右,转如阴阳光鱼,向女娇一推而出,陆压道人急呼:“不可!”将身化作金虹一道,倒插而下,尔时又有悲啸声起,神光夭矫腾跃如飞龙,急急倒旋而来,喀喇喇一声巨响,天穹塌了半边,空间裂渊深不见底,中有金乌嘎鸣之声,然后有金光如十日同出,炽然流散,盈满宇宙,陆压道人身躯渺然不见,铁师盘古委顿云端,四面神体俯身低首,将女娇身躯牢牢抱在手中。

且说陆压道人葫芦中白光乃是斩仙飞刀,乃天地间一种灵物修炼而成,专斩修道人元神,女娇当年在朝歌城上,初遇此飞刀之时,此刀缺憾尚多,并不圆满,尚且为其斩去一尾。此刀后来又经洪崖先生祭炼,洪崖先生乃三界炼器之无上大宗师,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大能为,尽淬此物杂质,斩仙飞刀方算是大功搞成,于封神一战中大放异彩,斩杀多名截教异人,后一千七百年中,陆压道人吞吐元气,滋养其刀,更臻炉火纯青,较之女娇当年朝歌初遇之时,厉害处何止超出百倍?

适才女娇以开天剖玉术全力一击,陆压道人舍了赤乌镜,分身而遁,隐于云气之中,却祭出斩仙飞刀,来伤文命,其实文命此时有三皇神通齐集于身,此刀原伤不了他,只是女娇深知此刀利害,关心则乱,奋身来救,反被飞刀将九尾元神尽数斩去,帝俊、羲和趁势进击,陆压道人反涌身来救女娇,文命心神大乱,亦来救女娇,帝俊、羲和、四面神体法力撞击,陆压道人身躯散为微尘,漂入空间裂隙之中;帝鸿与陆压原本心魂相连,同遭重创,萎靡而倒,挣挫不起;帝俊、羲和二人立心要取女娇性命,以乱文命之心,女娇重伤垂死之身,怎禁得帝、羲合力一击,文命虽搏命救护,终究差以毫厘,女娇元身已将崩析。

无底空间裂渊迅速闭合,陆压残魂缥缈,永难回返,帝俊、羲和心中一痛,手底却未有半点迟疑,身形一错,帝俊扬左臂,羲和起右臂,又是一掌击出,四面神体仰天而呼,俯首而哭,浑不知掌锋将及己身。

“轰”,无穷金光再次炸开,无限穹窿紊乱扭曲,阎浮提世界一切光线俱疯狂跳跃不止,即是帝、羲二人如此神通,也不得不暂退数步,以避其锋。

火云宫内,传来浩然长叹之声:“好小子,不足与谋,终是为情所困。”伏羲、神农、轩辕三位圣皇身形重又清晰实在,依旧成品字形布列,垂头齐向中央光影中看去。

无穷光线疯狂跳荡,无数空间碎片乱舞如青锋利剑,良久方始慢慢止息,三位圣皇低头看时,见帝俊、羲和稍稍退开一步,各将手掌慢慢提起,神体四面,已去其三,黑发少年独立于滚滚如沸的青光乱流之中,浑身衣袍粉碎,遍体鲜血淋漓,手中横抱女娇身躯,俯首嘶声呼唤,泪珠和着血水,滚滚落下。

女娇身躯浅淡,犹如虚影,犹自脸带微笑,抬起虚无的手臂,仍欲为文命拭去泪水,天风浩荡,呼呼掠过文命耳际,女娇身躯化作五彩缤纷的细碎光片,随风散去,文命双臂急急合抱,只见得漫天流光散乱,如彩蝶翩跹,四面纷纭。

便在此时,帝俊、羲和手掌翻出,徐徐向前推去,柔和的光流如水一般漫过文命身躯,文命浑然不觉,只将双臂向空中乱抓乱捞,身形像阳光下的雾气一般渐渐蒸腾消散。

火云宫内,三位圣皇摇头叹息,眼中也有泪水流下:“小子……”视野中忽然出现一条青藤,无数青翠柔弱的叶片招展开来,笼住缤纷光气,女娲娘娘脸色冷峻,手提一枝青藤,现于场中。

羲和冷冷“哼”了一声,并不为礼,帝俊却上前一步,欲待施礼,女娲娘娘将袖一拂,言中隐有怒意:“若非你二人也是盘古渊源……罢了!”青雾涌动,女娲娘娘真容杳然。

一道金光倒卷如天河,自东天门外奔流而至,金色光浪之巅,有一金甲猴王,手握一根黑黢黢的铁棒,目如岩电,金火焰焰,翻腾如海,正是悟空到了。悟空驾乘金流,急驰而至,见此情形,不禁长叹道:“却是来迟了。”身旁青衣少女亦低低叹息:“禹王夫妻好苦命也。”不禁堕泪。

其实大禹与悟空,本有极深的因果,镇无支祁于花果山下者,便是大禹,若论悟空平生仇恨,第一个便是大禹,第二个才是太乙,只是若无大禹、太乙,世间亦不复有悟空之身。无支祁乃先天水魂,只以本能行事,并不以他物为念禹王封镇无支祁,实乃为天下苍生,悟空如今明了前因,早难对大禹生出怨怼之心。

太乙天尊与清虚道德真君、广成子等八位玉虚真人立于空中观看,见形势忽变,文命、女娇夫妻俱殒,帝俊、羲和却夷然无损,心中不由失望,见金光滔滔而来,抬眼看时,正看见悟空乘空而行,小山立于身边,其旁又有一头巨怪,身高七八丈,浑身血红长毛披散,仿佛一头大猩猩,顶上长着十几只弯弯曲曲、长长短短的狰狞利角,后背之上生满了龙牙一般的六棱骨刺。

此物却是当年那禺狨王,当年东洲巨妖之中,就数此怪心思最为单纯,悟空此次觑得空隙,乃将禺狨王救出东极妙岩宫,向积雷山摩云城转来,见西昆仑之顶,宇宙鼎沸,悟空按云光来看,见文命遭逢危难,欲加援手之时,已然不及,悟空不禁扼腕叹息。

太乙天尊见了悟空,又见禺狨王在旁,复记起归墟之上受辱之事,脸色沉郁,正欲与同门上前截击,空中有鹤鸣之声,一鹤横掠东海,翩翩飞至,南极仙翁拄着鹿杖,云光缥缈,捧一玉符,飘然前来。

至昆仑山上空,仙翁面无表情,宣元始天尊玉敕:“玉皇上帝历事岁久,既欲退闲,吾三教无不从之理,东君帝鸿即可继为三界之主,为铁师元阳上帝,吾玉虚弟子,便可善辅上帝,以安人天之心。”太乙天尊见南极仙翁捧符前来,只道大师兄亦是来逼帝俊退位,却听他传掌教师尊符敕,竟是承认了帝俊传位之举,不由得瞠目结舌,惊愕之意比方才见帝俊自度为佛之时更甚。

悟空远远瞧着,忽然觉得这青袍道人十分可怜,可叹身为救苦天尊,号为青玄上帝,道德高深,平生行事却偏狭有余,圆转不足,遂使所谋之事,竟无一成功者,悟空哼了一声,踏着金光,倒流而下,径自垂下积雷山摩云城去了。

昆仑山上,清虚道德真君、云中子、灵宝大法师、黄龙真人、广成子、赤精子、道行天尊诸真人听了,也是十分震惊,只是震惊之余,不由得都皱眉思索起掌教圣人这道敕命的用意来。

南极仙翁宣罢元始符敕,也不多言,唤诸位师弟:“掌教圣人已然还宫,召集十方群仙,我等速回。”仙翁话音方落,玉虚宫钟声声振动,遥遥传至,诸位真人不敢怠慢,俱随仙翁上东昆仑而来。

*****

钟声清越,十方世界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鞅数众,如细雨密雾,皆飞空而至,来集昆仑。

玉虚九真飞越东海,将至麒麟崖,见曲曲山道之上,又是秋色阑珊,红叶满阶,仿佛当年子牙一上昆仑,领封神榜之时光景,如在目前,诸位真人思念子牙,不由欷歔。

却看见山道之上,白云掩映,有一大一小两个人影自山岚雾气间慢慢走将上来,诸位真人心中一动,举目细观,见大者着暗黄道袍,形貌清拔,如迎风玉树,小者七八岁光景,总角发髻,英气勃勃,额间有一竖纹,其中隐隐有神光透出。

却是玉鼎真人,携杨戬之后身前来——杨戬、摩醯首罗、杜尔伽、鸠摩罗,实为一体,乃维施帕卡,又名湿婆,与梵天、毗湿奴并称三大神灵者,毗湿奴行入世之道,转劫艰难,终于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是为释迦牟尼,至此已超出梵天之上,这湿婆当年却也参与了洪荒争天之战,为对头合力打散,为摩醯首罗、杜尔伽、鸠摩罗,末一分身堕入轮回,是为杨戬。

玉鼎真人当日借绝仙剑之力,猝然施袭,将摩醯首罗、杜尔伽、鸠摩罗、杨戬四段神魂煅为一体,送入轮回,降生在青城山下一户杨姓农家,只是此孩儿下地便能说话,见风便长,须臾便生得像个七八岁孩童,兼之出生之时,额生一目,神光射出数丈之远,有这种种异状,家人以为妖怪,将他逐出家门,玉鼎真人恰便到来,便收他为徒,依旧起名为杨戬,携他同上昆仑山来,拜见掌教圣人。

清虚道德真君、广成子、赤精子、道行天尊见了这师徒二人,不由思及自身:“我等弟子方入轮回,却还要有些时日,才能重登道山。”诸位真人着实感慨。

*****

积雷如盖,云气如庐,摩云城头,小山青衣飞扬,坐在城墙之上,两腿垂下,轻轻晃动,眼望西昆仑方向,思及文命、女娇一生命运,其实凄然,不由得曼声轻轻哼唱: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轻柔婉转的歌声在群山间远远飘荡出去,夕阳西下,摩云城中炊烟四起,数丈之外的城头上,有一猿猴,抱膝坐于昏黄硕大的落日中,黯然无声。

尾声 有情皆苦 无情不乐

昆仑山,玉虚宫,无极殿。

“洞真隐奥,缘起自然。赤混灵根,空无化成。太虚朗彻,肇生诸天。流演三气,大机弥纶。中有虚皇,是为我身。”

太始一气混元混洞太上无极大道掌阐教道法虚皇传灯浮黎元始天尊玄坐太空九色玄龙宝局之上,顾眄仙众,旋观胜妙,万天敬礼,龙腾虎掷,化现五轮紫金光明圆象,天尊于是徐启雷音,演说灵文妙法。

是时无极殿内,碧落缠虚,天霞流曼,神风鼓激,万音合响。浮沉清浊,抑扬宛转,错而成歌,其声洞彻,交唱诸天。十方无极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鞅数众、五老帝君、三十二天帝、八十一天君、玄和灵妃、太明玉女、真人仙人、玉女玉童、天人眷属,倾心归仰,执持宝幢,花盖纷委,云驺风骑,亿万咸集,仰伫天尊,敷演阴阳化生微妙大法,无极之殿不觉其大,亿万仙真不觉其小。

元始天尊在九色玉局之上,玄坐空浮,谈经论法,阐发天地玄理,七日七夜,绝口不提别事,太乙救苦天尊与广成、赤精、玉鼎等九真人侍坐驾前,心中有许多疑问,却不敢开口,只得潜心听讲不提。

七日易过,天尊说法将毕,于是手挽碧落长缕之霞,盘屈宝掌,圆如碧珠,光明透彻十方世界,碧落空歌,无外之事,若近眉睫,俯窥傍瞩,如净琉璃。先示法筵,次示大众,瞻仰未久,忽然之间,掷于空中,去地九十万仞,大如飞星。

天尊于妙宝光聚之中,说此碧落空歌,是出世道,是长生法,是大化源,是玄妙宗:

“……欲免生死,不入流浪,先当无心。尔若无心,即无三业。众生迷妄,指识为心,分别有无,计度生死。心本妄名,以妄取名,心则虚幻。觉了能知,本是道元,何关心事。认心着境,即住生死,若无妄心,不住生死,即永断轮转。依心取舍,趣死趣生,终非究竟。尔若不为心所迁易,随念用情,心迹两忘,即见道体,永断轮转,不住生死。故知无心是道,真形是无,等法则身。心若计度,则魔精来附,终归恶道。”

天尊说法已毕,于眉间飞出日月之光,九芒十华,大如弹丸,去面九尺,腾跃上下,光芒激射,须臾遍满天地,十方世界混然一色,天人圣众凝瞻不舍,日月交映,化成一珠,元色殊特,见者惊异。

亿万仙王朗声歌章,作第一飞空之音:

“天道朗朗,鬼道蒙蒙。

人道杳杳,沉滞轮回。

仙道乐兮,太虚为家。

男女相牵缠,我界居其多。

声色昧灵府,顽空张网罗。

浊海流巨浪,尘山郁嵯峨。

但能录其恶,安能遏其邪?

遇我虚皇尊,演此大洞篇。

顿然为种民,色景何足过?

悯嗟旷劫迷,空中起悲歌。

茫茫爱欲徒,不悟当奈何?”

歌音袅袅,亿万天人稽首而退,于是无极大殿之中,唯有九位玉虚上仙,环坐宝座左右,曰:南极仙翁、太乙救苦天尊、清虚道德真君、黄龙真人、云中子、灵宝大法师、广成子、赤精子、道行天尊。玉鼎真人携童子杨戬,亦在天尊座前。

太乙天尊禁不住问道:“启老师,玉皇上帝妄为无状,三界纷纷,乃是祸首,老师何以仍容其胡为?”

元始天尊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太初七灵,与盘古一脉同源,乃宇宙精神之寄托,攸关三界气运,不可草率。如今三皇归隐,帝羲独在,一动不如一静,我不欲三界再起乱象,故此不愿轻动,况帝俊此举,已失女娲之心,自度出家,茕茕孑立,有何可虑?”

太乙又问:“然则如今封神台破,一一事务,失其主掌,如之奈何?”

天尊淡淡道:“你们与五老上帝,可暂离洞府,代掌九垓八极,料想一时也出不了什么乱子,数百年内,选拔下界飞升之仙,慢慢补足,也就是了。”

太乙无语,想了一想,终是不甘,又问:“玉皇欺藐圣人,离间三教,难道就真的任他如此乱为?”

天尊不答,却将眼落在玉鼎真人身旁杨戬身上,良久,天尊微微点了点头,眼中似有深意,却不再言语,立起身来,还入内殿去了。

只剩下十位真人,皆不明所以,都把眼来看杨戬,杨戬年纪虽小,颇有英侠之气,见列位真人来看自己,并不忸怩,方将小小身躯挺了挺,顾盼炜如,夷然自若。

十位真人若有所悟,各自沉吟,内外寂寂,遥遥闻玉虚宫外,麒麟崖下,飞瀑有声。

*****

火云宫内,光景晦暗,伏羲、神农、轩辕三位圣皇拂开面前空玄之象,正看见金阙云宫,灵霄宝殿,铁师元阳上帝帝鸿衮冕俨然,高居宝座,驾前仙卿罗拜。

又见西昆仑山顶,瑶池胜境,玉城金楼,以清净自然觉皇如来六通之力,皆化作净琉璃光严妙乐世界,清净自然觉皇如来帝俊与天后羲和居于光严院中,自有力士、神王、玉童、玉女侍候,奉承院宣,通达灵霄宝殿,依旧掌握大权,除了身穿法衣,手持数珠之外,与在位之时,并无所异,反更觉逍遥自在了。

“我也知兄长与两位皇爷,局处火云,忒是委屈,奈何三界之主,只需一人足矣……”火云宫内,女娲娘娘坐于三位圣皇之前,幽幽叹息。

三位圣皇皆冷笑不已,并不言语。

女娲娘娘起身,向三位圣皇微微躬身,出宫而去,须臾便下太素天前,九天玄女、风后娘娘、云华夫人诸女仙都来迎接,娘娘手把青藤,青藤之上,结着一籽,才有米粒大小,双色纠缠,娘娘暗叹,将此籽摘下,交与玄女娘娘:“将此籽种于宫后云壌之中,早晚好生看顾。”玄女娘娘与诸女仙皆有悲戚之色,领娘娘玉旨,去宫后将此籽种下,早晚以仙泉灌溉,不提。

*****

碧游五峰如一朵盛开的巨大莲花,漂浮在无边无际的碧蓝大海上。

奎牛盘卧碧游宫前,口中衔着几束碧绿的草茎,缓缓咀嚼,通天教主缁衣披发,随意倚牛而坐。

多宝道人立于玉阶之下,将白拂挽在臂弯间,右手手指轻轻一捻,宫前广场周围三百六十柱极光天火同时引燃,映得苍青天穹一片通明。

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乌云仙、虬首仙、灵牙仙、金光仙与马钰、丘处机立在多宝道人身旁,看柱头天火熊熊,不胜感慨。

一千七百年,苦历风霜,终得重聚碧游,只是七十二代弟子,俱入轮回,欲重现当年万仙朝会碧游宫之盛景,却须百余年乃至数百年之后了。

忽有歌声起于天外:“我行太清境,回观三界中。指顾临万天,饮忽辔飞龙。人身如籧庐,寸田百妄攻。不知神气尽,五道如樊笼。当思绝学观,道气常冲融。神凝形自分,玄影相朦胧。阴尽灭魔秽,清虚合太空。蹑景步寥廓,万劫年何穷。自非高真才,安我希鸿蒙?天人同我游,胜乐靡不崇。若非因律言,奚所振玄风?”

诸仙听了,抬头循声望去,但见天海一色,有一玲珑宝塔,八景玄黄,出乎云海明月之间,塔下有五色之气延伸而出,形如飞龙,化一虹桥,牛背之上,坐一老者,皓首衰微,青布旧袍,手扶扁拐,足迹桥头,徐徐而下,径至碧游宫前,正是老子到了。

“大师兄。”通天教主微微举首,群仙见老子来至,神情各异,多宝道人欲上前拜见,老子摆手止之,通天教主亦轻轻抬手,左右挥了一挥,众弟子无言而退。

老子扶拐按牛,在于教主身前,看海光无色,滔滔无尽,悠悠道:“师弟乱此天常,当有补救之道。”教主曰:“后五百年间,自见分晓。”老子垂眉,道:“可。”转过扁拐,在青牛后臀上轻轻一击,那牛闷吼一声,猛然跃起,纵入上方玲珑玄黄塔中,霎时间玄黄光气沛然弥布,遍彻一切乾坤世界,一人一牛,俱化于浩然玄黄气中。

*****

且说人间世界,只因大魏天元皇帝承乾与长春真人丘处机不知何故,忽然销声匿迹,不见踪影已垂数月,魏国虽然严锁消息,终于泄露,李唐军民闻讯,渐失畏惧之心,稍稍起兵袭扰魏军边塞,北魏将兵抵挡,战事渐繁,犹不见天元皇帝与丘处机出现,李唐旧臣遂而十道并起,大战魏军于潼关,魏军失利,引师依旧北去,唐军共入长安,李治重登帝位,年号弘道,立才人武曌为皇后,共掌朝政,天下称为二圣,数年之间,整治得好生兴旺,乃跨海征辽,唐将薛仁贵,得异人辅佐,大破首壤,生擒泉男建,扶桑应神天皇来援男建,亦败归东方,李唐于是雄踞东南,无可与抗者。

转眼已过去三十年,李治驾崩,皇后武曌上应天心,垂帘听政,继而自立为帝,年号天授,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照临大地,李唐十道六百州,百万里山川,竟为女主所治,这也是旷古未有之事,女主在位,荒服遐远,俱不安宁,战事又炽,可怜天下人民,终是不得休息。

正是:名剑俱坏,英雄安在,繁华几时相交代?想兴衰,哭为怀;东家方起西家败,事态有如云变改。成,也是天地哀,败,也是天地哀。

战火纷燃,红尘嚣嚣千万里,西入无何有,便见八德池池水浩渺,有细微的风起于天地尽头,吹入七宝林间,绿叶婆娑,沙沙作响。

无忧树下,接引导师、准提道人默然共坐,眼观八德池水,浩浩无穷。

悟空与小山坐在一旁,与两位教主同观大水,见红尘滚滚,浊世滔滔,天地之间,如一巨大铜炉,四时阴阳为炭火,因缘造化为鼓风,世间一切万物,皆是炉中铜丸,身受寒暑雨冥苦楚,又有诸多生老病死磨难,人有悲欢离合,鸟兽有饥饿困累,树木有四时枯荣,说不尽的艰辛悲惨之事。

若天地一日不坏,因果造化一日不歇,铜丸身上的苦楚也永无止消的一天。那铜丸之间,不知自苦,仍复反复争斗,倾轧,无始无休……

四人看此生涯,默默无语,天地之间,唯有风声水声,跌宕不尽。

悟空忽然问道:“告二位老师父:这世间如是之苦,如何方能消歇?”

接引导师曰:“善哉,善哉。若要世间无苦,除非众生无争,若要众生无争,除非众生无情。”

小山道:“老师父,弟子以为,虽然有情皆苦,然而若众生当真无情无争,亦无乐趣可言了。”

准提道人含笑颌首道:

“善哉此言。有情皆苦,无情不乐。情若劫火,火焚万物,亦生万物。”

“一一世界,无非有情。

三圣有情,教授盘古。

盘古有情,身化混蒙。

女娲有情,抟沙为人。

导师有情,愿度众生。

阿逸有情,愿处地狱。

众生有情,争竞不息。”

于是接引导师举其掌心,于掌心之上,现一切华藏世界,庄严大海,如大莲华,阎浮提根本世界之外,复有三千大千世界;每一大千世界之外,复有三千中千世界;每一中千世界之外,复有三千小千世界;每一小千世界之外,又有三千微尘世界……如是一一世界,有如莲花花瓣,重重无尽……

接引导师长眉低垂,神色悲悯,轻轻说道:

“以有情故,方有此大千世界光怪陆离,生灭幻化,有苦有乐。若无情时,亦无大千世界。”

悟空问曰:“老师父,然而大道究为有情耶,为无情耶?”

准提道人曰:“善哉此问。大道在有情无情之间,微妙难言,非深入其间者,不知其中滋味。”

悟空曰:“我欲轮转三千大千世界,以求大道,可乎?”

准提道人曰:“三千大千世界,总是有情,然而一一世界,规则不同,时流消逝之速亦不同。悟空,你欲入其间者,生死无尽,一切神通,皆难依恃,唯持心不乱方可,譬如莲生淤泥,终不染着。昔者瞿昙亦曾求入世之法,漂流无量亿阿僧只劫,无尽轮回,方于此阎浮提根本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果欲去否?”

悟空道:“悟空愿去。”

准提道人目视小山:“然则此女如何?”

小山曰:“老师父,小山愿随悟空,流转大千世界。”轻轻探手,握住悟空手掌,悟空微微一动,终于反手握住小山手掌。

准提道人笑道:“好,好。如此,你们去罢。”将七宝妙树一拂,两人身躯飘飘而起,接引导师掌心翻起,口占一偈: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悟空携着小山,回首望去,见兜率内院,幽冥世界,玄奘独坐于地藏狭长的瞳人中,仿佛一盏孤灯,漂浮无边黑水之上,发出微微昏黄的温暖光线,悟空不由鼻子一酸,几乎落泪,玄奘于四角青莲座上,向悟空看来,微微一笑,挥手相送。

彼时时流紊乱,五光十色,无数世界纷纷旋来,白茫茫群影如电,接引导师将掌一合,一切皆消。

八德池上,风声水色,跌宕无尽。